新闻焦点

旱作国重室召开2022年学术委员会会议

作者:靳军  来源:  发布日期:2022-11-28  浏览次数:

11月27日,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旱作国重室)召开2022年学术委员会会议,审议实验室2022年工作报告,听取代表性科研进展汇报,讨论实验室建设发展。会议显示,即将过去的2022年,旱作国重室工作成效显著,尤其是高质量完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在基础理论研究上取得多项重大突破。


校长吴普特以及朱有勇院士、吴孔明院士、张福锁院士等线上参会

      受疫情影响,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校长吴普特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教授、吴孔明研究员、张福锁教授以及彭友良、巩志忠、李毅、高彩霞等学术委员会成员参会。

实验室主任康振生院士汇报2022年工作_副本.jpg
实验室主任康振生院士汇报2022年工作

实验室主任康振生院士从研究进展和科研成果,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平台建设和整合重组等方面汇报了实验室2022年工作。

今年是实验室建设的关键之年。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以及科技部关于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的相关要求,我校成立了工作专班,加大了支持力度推进重组工作。旱作国重室将实验室名称调整为“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调整为作物抗逆与高产优质的遗传基础等三个,整合校内相关省部级研究机构的优秀科研人员重新打造了一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确定了“建设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作物抗逆与绿色高效生产理论创新策源中心、技术研发中心、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高地,支撑未来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实验室目标。8月20日,康振生院士率队参加了农业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咨询评议答辩。截至目前,旱作国重室已顺利完成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的各项工作,正等待科技部最终批复。

在全力筹备重组工作的同时,实验室聚焦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主题,坚持“四个面向”,在基础研究、科研成果、开放交流、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特别是在基础理论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关于小麦感病基因鉴定与利用的研究成果在《细胞》(Cell)上发表,关于植物信号转导和生长调节的研究成果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同时在本领域国际公认高水平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植物细胞》(Plant Cell)等发表研究论文37篇。

实验室服务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2022年共通过国家审定农作物新品种7个,其中小麦4个、玉米3个,省审农作物新品种15个。通过国家审定林木品种1个,陕西省审定林木品种3个;马铃薯“紫玫瑰2号”品种权转让合同金额为300万元;“猕猴桃溃疡病绿色防控技术”入选“科创中国”榜单“先导技术榜”十大现代农业领域技术。

9213f366a72d39e60955c206776fcf711.png

代表性科研进展汇报

会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王晓杰教授、植物硝酸盐信号“开关”的发现者刘坤祥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持人管清美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王存教授等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介绍了他们在相关领域创新探索的故事。

学术委员会委员充分肯定了旱作国重室一年来的成绩,关于重组后的发展,大家深入讨论后一致建议:聚焦粮食安全国家战略,加强顶层设计,突出实验室的特色和优势,贯通基础研究与生产应用,更好地服务旱区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着眼长远布局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对优秀人才的支持,特别是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凝聚科研团队,加快建设新兴交叉学科团队,做好有组织科研。

328A79252.JPG

房玉林副校长主持开幕式

副校长房玉林主持会议开幕式,科研院、实验室安全与条件保障处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实验室全体固定研究人员及团队成员、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参加会议。

旱作国重室学术委员会会议现场_副本.jpg
旱作国重室学术委员会会议现场

编辑:朱晗

终审:彭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