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焦点

Ravi P. Singh教授和Evans Lagudah教授来室开展学术交流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4-24  浏览次数:

4月18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杰出科学家、全球小麦改良项目负责人,Ravi P. Singh教授和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院(CSIRO)分子遗传与植物抗病团队首席科学家,悉尼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兼职教授Evans Lagudah教授来我室开展学术交流,分别作了题为“Achieving durable rust resistance in practice”和“Rich tapestry of plant immunity genes undergirds rust resistance in global wheat improvement programs”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王晓杰教授主持,实验室近百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Ravi P. Singh教授以全球产量需求、气候变化导致的锈病问题、CIMMYT开展的在全球范围内的小麦病害表型网络、小麦抗锈基因及遗传资源局限性的科学问题、病原菌小种与抗病基因间的“兴衰循环”,说明了因为抗病基因的不当使用,锈病仍然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病害。随后,教授系统介绍了持久抗性、慢锈性的概念及特征,从兼抗多病害基因、慢锈基因以及成株期抗性基因上列举了CIMMYT持久抗锈育种的一些分发和种植兼抗多病害基因聚合育种的现实案例。并提出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全基因组选择、快速回交育种以及国际小麦改良网络有助于持久抗性育种。最后,Ravi P. Singh教授强调为控制病害,必须减少种植感病品种。

Evans Lagudah教授详细介绍了Lr34和Lr67的抗病机制研究进展,以及Lr67可以赋予多种植物对病害的抗性。此外,Evans Lagudah教授还介绍了通过聚合4个ASR基因和1个APR基因、聚合5个ASR基因均可以获得持久抗性,以及将上述转基因植株(9个独特的Sr基因)聚合在一起,创制的持久抗性小麦。最后,教授介绍了秆锈菌Avr基因的克隆进展,这将是进行抗病基因聚合所必须的。

    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就小麦抗锈基因克隆,以及抗锈基因聚合育种等问题与Ravi P. Singh教授和Evans Lagudah教授进行了讨论,交流了学术思路。两位教授的报告内容系统深刻,讲解由浅入深,拓宽了我校从事小麦抗锈病育种领域科研工作师生的学术眼界,激发了师生的学术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取得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