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

刘西莉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9-02-28  浏览次数:

 个人简介

  刘西莉,女,1969年5月出生于陕西省华县。先后于中国农业大学(原北京农业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5-2006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植物科学系进行公派访问,2006年12月晋升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被聘为二级教授岗位。兼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化学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种子病害检验与防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市植物病理学会理事,中国农业大学种衣剂研究发展中心主任。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

  重点围绕“植物病原菌与杀菌剂互作的分子基础与病害控制技术”进行科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 卵菌重要基因功能研究及药物潜在分子靶标发掘;

  2. 植物病原菌与杀菌剂互作的分子基础;

  3. 植物病原菌抗药性风险评估及抗性治理;

  4. 主要农作物风险性种传、土传病害诊断和防控技术。

  主要学术成果

  根据我国植物病害防控及杀菌剂创制中存在的问题,创建了“植物病原菌与杀菌剂互作”的应用基础研究团队,重点围绕病原卵菌与杀菌剂互作的分子基础,新型药物的生物分子靶标的发掘、作物病害安全高效控制技术等开展了相关研究。近五年来,①开展了病原卵菌重要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功能研究,为发掘药物潜在的生物分子靶标以及创制具有物种特异性的高效小分子抑制剂提供指导;②系统阐明我国创制的三大类(CAAs,EBIs和QoIs)重要杀菌剂的作用靶标蛋白,揭示了重要抗药性病害的发生风险、灾变机制和变异进化特点,为“反抗性”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③发掘一批可用于病原菌抗药性监测的分子靶标位点,建立了风险性种传病害防控及抗药性病原菌的快速诊断和治理技术,推动了“风险性种传、土传病害的防控及病原菌抗药性的预防和治理”。形成了具有较强技术特色的植物病原卵菌重要基因功能和抗药性研究方向,制定了我国 “卵菌抗药性风险评估”行业标准和11项系列行业标准,为有效预防与控制植物病害以及提高杀菌剂的科学有效使用提供了技术支持。2000年以来发表论文15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4项。积极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先后荣获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先进个人(2011),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2012)等个人荣誉及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学术奖励。

  主要学术奖励

  2016年 获教育部“****奖励计划”

  2016年 获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2015年 获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励优秀创新团队奖”

  2015年 获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以及创新团队”

  2014年 获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1年 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先进个人

  2011年 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010年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9年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9年 获农业部“中华农业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

  2009年 获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

  2007年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近五年承担主要科研项目

  1. 辣椒疫霉纤维素合酶复合体的组装机制和生化特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7-2021;

  2. 辣椒疫霉对氟噻唑吡乙酮的抗性风险评估和抗性分子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5-2019;

  3. 氟吗啉和丁吡吗啉胁迫下辣椒疫霉细胞壁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3-2017;

  4. 辣椒疫霉不同发育阶段小RNA表达谱及重要小RNA功能研究和利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6-2020;

  5. 抗氟吗啉的辣椒疫霉中CesA3基因表达和功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1-2014;

  6. 重要病虫抗药性早期快速分子诊断技术研究,国家科技部863项目,2012-2016;

  7. 农作物重要病原菌抗药性监测及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农业部公益性农业行业专项,2013-2018;

  8. 蔬菜卵菌病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农业部公益性农业行业专项,2010-2015;

  9. 种子,种苗与土壤处理技术及配套装备研发,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17-2020;

  10. 大豆疫病疫情监测与病害防治项目,农业部部门预算植保项目,2015-2020。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