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2026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5-11-21  浏览次数:

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前身是2001年6月建立的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2005年进入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序列,2011年10月科技部批复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设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2年通过科技部重组并组建为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围绕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作物抗逆与高产优质的遗传基础、作物逆境应答与调控机理、作物绿色高效生产技术体系等三个研究方向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以提升我国作物逆境生物学与高效生产领域研究水平,为农业生产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为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和开放交流,实质性吸引和凝聚国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来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促进重大研究成果产出,实验室特设立开放课题,面向国内外其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尤其是中青年学者申报,与实验室研究团队紧密合作,充分利用实验室技术平台资源,开展与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相关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

一、资助方向

1.作物抗逆与高产优质的遗传基础

阐明作物抗逆与高产优质等重要性状的遗传基础,发掘性状形成关键基因、调控元件及其优异等位基因;揭示作物适应逆境的分子机制及调控网络;挖掘基因型-表型-环境型的内在关联,揭示多性状协同调控和提升的遗传机理,阐释抗逆性与优质高产性状的协同机制,支撑高产优质抗逆广适作物新品种培育。

2.作物逆境应答与调控机理

阐明作物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作物的互作机制;揭示作物感知、传递、应答和适应干旱、极端温度、养分匮缺等非生物逆境的分子网络;系统认识逆境、有益微生物与作物间的信息流传递规律;发掘利用作物自身抗性系统与环境因素协同提升抗逆性的应用潜能,为作物抗逆与优质高产提供依据。

3.作物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探索作物抗逆、产量与品质形成及资源高效利用的生理生态机制;培育作物抗逆与优质新品种;研发健康土壤培育与耕地质量提升技术、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智慧农作与绿色高效种植制度;探索有害生物防控新策略,研发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二、课题申报

(一)申报条件

1.凡具有中级专业技术以上职称或已取得博士学位的国内外中青年科学工作者均可申请,原则上不受理在读博士生和校内科教人员的申请。

2.已获得资助者再次申请,申请书须附上已资助课题的结题报告,原则上不受理无结题报告的再次申请课题。

(二)申报要求

1.申请者在资助方向方位内自由选题,开展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申请者依托本实验室科研团队开展合作研究,需与本实验室有关科研团队负责人密切沟通,在申请书中须有明确的依托团队和合作研究计划。

2.开放课题优先资助立论清晰、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具有鲜明创新性和科学意义的研究课题;优先资助具有较好研究基础,与依托团队合作紧密的申请者。

三、资助情况及要求

1.开放课题拟资助不超过20项,每项开放课题实验室支持经费额度不超过5万元/项,执行年限为2年,起止时间为2026年1月-2027年12月。

2.2026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截止时间为2025年12月20日。申请者应在截止日期之前将课题申请书(一式二份,A4开本,申请者签字、依托团队负责人签字确认,并加盖申请者所在单位公章),纸质版提交至实验室联系人,同时发送申请书电子文件至指定邮箱。

四、开放课题管理

1.开放课题经费的管理严格按照《全国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执行,必须专款专用。

2.课题资助额度分两年下达至依托团队负责人,提供开放课题执行过程中的试验、差旅等费用。开放课题经费不外拨至申请人单位,年度经费未执行完毕,结余经费将收回。

3.立项的开放课题所发表论文及所取得的其他成果,其知识产权为本实验室和研究者所在单位共有,成果的第一完成单位原则上为本实验室。

4.立项的开放课题发表的论文及其他研究成果应同时署名本实验室和标注本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

5.单位署名及基金标注

(1)单位署名

中文: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

英文: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Crop Stress Resistance and High-Efficiency Production,NWAFU,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China

(2)在其首页之处进行基金标注

中文: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编号)资助

英文:Supported by the Open Project Program of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Crop Stress Resistance and High-Efficiency Production(xxxx), NWAFU,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China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侯国超

电话:029-87080062

E-mail:csbaa@nwafu.edu.cn

网址:http://csbaa.nwafu.edu.cn

通讯地址:陕西省杨凌示范区邰城路3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科研楼1214

邮政编码:712100

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5年11月21日

编辑:侯国超
终审:彭科峰